icon唐诗三百首第三十三首

  # 秘密   # 神秘   # 福利   # 红桃   # 蜜桃   # 樱桃   # 蘑菇   # 嫩草   # 妖精   # 帝王   # 唐诗   # 宋词   # 资讯   # 导航   # 入口   # 热搜榜

摘要导语: 秘密研究社:春望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杜甫这首《春望》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(755年)安史之乱爆发后,安禄山攻陷洛阳,杜甫流亡至秦州(今甘肃天水)时所作。诗人在国破家亡、离乱漂泊中,面对春日美景,抒...

Author:陆涵育Cate:唐诗Date:2024-10-19 11:00:02

唐诗三百首第三十三首详情介绍

Newspic

春望
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
杜甫这首《春望》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(755年)安史之乱爆发后,安禄山攻陷洛阳,杜甫流亡至秦州(今甘肃天水)时所作。诗人在国破家亡、离乱漂泊中,面对春日美景,抒发了亡国之痛、思念亲人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。

一、家国情怀

诗歌一开头,便以“国破山河在”的悲壮开篇,一个“在”字,既写出了饱经战火的河山的残破,也写出了自己黍离麦秀的亡国之痛。紧接着“城春草木深”一句,描绘了国破城荒、杂草丛生的凄凉景象,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悲痛心情。

面对满目疮痍的故国,诗人不禁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,以盛开的桃花和惊飞的鸟雀衬托自己的悲痛和愤懑。桃花本应是春天的象征,却引得诗人落泪;鸟雀本应是自由自在的,却惊恐不安,这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。

后两句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,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国的担忧。烽火三月,战乱不止,音信全无,家书成为万金难求的珍贵之物,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。

二、思乡之情

《春望》中,诗人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诗中“城春草木深”一句中,“城”字既指洛阳城,也指诗人自己的故乡。诗人流亡异乡,故乡的一切都成了他魂牵梦萦的地方,草木的生长也寄托了他的思乡之情。

接着,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一句中的“别”字,既指诗人与亲人的离别,也指诗人与故乡的离别。诗人看到盛开的桃花和惊飞的鸟雀,不禁触景生情,思念起远方的亲人和故乡。

最后两句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中,“家书”二字既是诗人收到家书的期盼,也是诗人对故乡的眷念。诗人希望通过家书了解亲人的安危,也希望通过家书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。

三、忧国忧民

《春望》中,诗人还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。诗一开始,便以“国破山河在”的悲壮开篇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紧接着“城春草木深”一句,描绘了国破城荒、杂草丛生的凄凉景象,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忧虑。

后两句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,则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。烽火三月,战乱不止,人民流离失所,诗人对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,也对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。

最后,诗人以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一句作结,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、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。诗人头发花白,愁容满面,已经无力用簪子束发,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虑。

四、艺术手法

《春望》在艺术手法上也十分精妙,诗中运用了比喻、拟人、夸张等手法,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

例如,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一句中,诗人将自己的悲痛比作桃花上的露珠,将自己的思念比作惊飞的鸟雀,生动形象,令人印象深刻。

又如,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一句中,诗人夸张地写出自己的头发花白,愁容满面,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。

《春望》抒发了诗人在国破家亡、离乱漂泊中的亡国之痛、思念亲人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,是一首意境深远、感人肺腑的杰作。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,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,使其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。

百首唐诗三十三

大家还在看: